收藏是一种智慧。收藏,并不是储存物品,而是收藏历史,收藏时间带来的价值。

萨卡洛夫《女游泳者》1990年
收藏需要哪些素质?中国自古就有收藏的传统,应该说,收藏有价值的东西,是我们的一种文化习惯,无关乎贵贱穷富,重在玩物赏心。
因为我们的文化历史悠久,我们更懂得 “ 时间的价值 ” —而这正是收藏价值的核心。收藏,并不是储存物品,而是收藏历史,收藏时间带来的价值。收藏是一种判断力,让你在大千世界慧眼独具,发现这个时代最有价值的东西,然后静候时间的检验。收藏是一种印证自己智慧的途径,喜欢收藏的人,必然喜欢思考,喜欢判断,自信满满。

珐明《拉多加湖》1954年
然而判断力是最难的能力,不光收藏,万事都是如此。要练就一双好眼睛,看懂世间万象万物,绝非易事。那怎么办呢,最好的途径就是一个字:练。
第一功夫,要苦练收藏意识。什么叫收藏的意识?就是说学着从自己日常生活中寻找宝贝。
真正的大收藏家,都是四两拨千斤,小钱买大宝。甚至许多国宝都是在废品站发现的。只要在百度搜索“国宝 废品”就能看到许多这方面的故事。今天1980年的整套猴票估值超过150万,原价值每枚只有8分。
那么,如何从身边发现有价值的宝贝呢?您得有把衡量价值的尺子。收藏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收藏物件,一类是收藏艺术品。相比较而言,艺术品收藏难度要大些。这里先着重说一说发现身边的潜力股艺术品。

梅尔尼科娃《冬季》1990年
首先您有一个基本的功课,就是要了解艺术史。艺术史是艺术价值的坐标系,只有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才能发现艺术品的价值。
只有系统地看艺术史,才会懂艺术的思想价值。既然想寻宝,得先学会认宝。要从艺术史入手。没有艺术基本史实的认知,只通过硬套美学理论,必死无疑。理论太不具体,但您的钱是具体的,大剂量的美学理论很容易致残。没有足够的艺术史积淀,您是看不懂的。

卢卡森诺克《法国街景》2000年
第二,您得看图,得看画。现在大学教美术史都只背书,把作者年代笔法尺寸背得溜瓜熟,就是没看过这幅画—您觉得靠谱吗?艺术首先是眼睛的功夫,您得去读图,再看文字解释。我们读艺术史专业的时候,老师跟我们说,脑子里存不下两万张画,别毕业。这些工作开始枯燥,但很快就会发现乐趣。不久之后您就会发现您在参观艺术家工作室的时候,会觉得 “ 咦这幅画有点像艺术史上谁谁的风格,又不太一样 ” —当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艺术家绝对会虎躯一震,不敢再拿您当外行蒙。实际上今天许多艺术家的绘画,都能在艺术史中找到影子,这一点您一定要相信。不信您就找一张画私信给我,我保证能给您找出他学了谁。

德米特里《耶果雷克河》2004年
第三,您需要给自己明确的收藏体系。收藏这事,第一要务就是先找自己喜欢的,自己喜欢的您学得快,也容易享受。本编遇到许多人第一天来问收藏,第一句话就是哪种画能赚钱。不错,艺术品确实能升值,挑到好的甚至能暴富—问题是你不练练眼力不练练基础就想挑到暴富的艺术品,凭啥?收藏的真正乐趣在于买喜欢的,又能显摆的,过几年还能升值——您要是不喜欢的,多半您没法判断价值,不信您试试。
您问问自己喜欢啥,这不难。确定了以后,就去看这个方向的艺术史,去接触这方向的艺术家。同时您还记住,收藏这事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你喜欢写实油画就去收油画,喜欢水墨就去收水墨,不存在水墨比油画高人一等,也不存在行为艺术就没格调——郭德纲说你爱吃白菜我爱吃萝卜,你不能说你就比我高尚。

拉申得《阳台》2000年
第四,很重要,不要过多的相信专家和大师。请您相信自己看到作品的感受,看得长远一点,收藏这事您得自己判断。今天没有哪个专家是像他那样宣称自己多牛逼的——真要那么牛逼,他应该在80年代买一摞猴票,今天还图您这钱费这劲?倒是许多大收藏家真有判断力,修炼成精,您要有条件多跟藏家们交流,但同时也得提防这些人高价出底货给您。

张晖《午后》2007年
第五,您从身边青年艺术家和无名艺术家入手,最好。许多藏家都是这个路数,并不是等贵了再去买。许多民国油画大师都是从村里被找出来的,比如沙耆。最好收藏画风成熟,但未经艺术商业炒作的艺术家的作品。十年前我上美院那会的同学,今天都能卖几十万了,我要收藏都是那会换的,这才是乐趣。
文章节选自爱艺客 原文作者:赵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