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夫楚科、斯维特莱娜油画作品双人展暨中外艺术家交流论坛专题报道
6月22日,西溪艺得美术馆举办了“ 灵性与乡愁之美——谢夫楚科、斯维特莱娜油画作品双人展 ” 。并成功举办 “ 中俄艺术家交流论坛 ” 中国美术学院前副院长、著名油画家白仁海教授,著名油画家林涛博士,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艺术学院创始人任平教授以及企业家、各界知名人士五十余人参加了论坛活动。
在“中俄艺术家交流论坛”上,中俄两国的艺术家和来宾们畅所欲言,双方对油画的独特理解和观点让现场的观众受益匪浅。此次也特别整理了艺术家和来宾们的精彩发言,并集结成专题报道。
.jpg)
艺术家发言
白仁海:
谢夫楚科、斯维特莱娜在专业技能上技法非常高超,无论是画面的构图、画面的色彩,对静物的捕捉,在他们的作品当中都充分得到了表现。我们对俄罗斯画家的了解应该是非常深的,我们对自19世纪以来的这些画家是记忆犹新的,像列宾、列维坦这些大师的作品在我们的一生当中影响是非常大的,我至今仍然认为俄罗斯19世纪的美术传承在世界上是一流的。近现代的俄罗斯画家像梅尔尼科夫这些著名的画家还有苏联时期的一些画家的作品对我们的影响很大。1993年时期在俄罗斯的列宾美术学院见到了我们非常尊敬的梅尔尼科夫。和年轻一代我们也有所交往,像谢夫楚科和斯维特莱娜这两位画家,在交流中,我们加深了联系,我们互相取长补短。另外,俄罗斯油画在中国有很大的受众人群,老百姓对他们的画喜闻乐见,比起当代的、现代流派的一些作品,我们中国的广大的老百姓更愿意看到俄罗斯油画作品,因为在他的作品展中真的能体现真、善、美。
(1).jpg)
谢夫楚科 22×33.3cm
(2).jpg)
《西溪湿地》谢夫楚科 22×33.3cm
他们画的西湖小风景也非常生动,西湖是非常难画的,但是他们对中国自然景观有深刻的理解,所以我觉得他们的这批小画画的很生动,非常好,很抒情,所以我从他们的绘画当中能看出他们技艺很精湛。虽然他们两个画家的风格比较接近,但从他们的作品当中仍然可以看出他们的区别,谢夫楚科的作品比较严谨,比较结实,他夫人的画则比较奔放,色彩更加浓郁,我们也很喜欢。所以刘馆长这次举办了这个展览,很有意义,是我们中俄画家一次很好的交流机会,也给我们广大的观众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我们需要更多交流,多向他们学习,我衷心的祝愿这次画展能够圆满成功,我也希望两位画家能够经常到杭州来做客,我们经常在一起聚会、学习、交流。
林涛:
很高兴和大家见面,去年我们一起在西溪湿地写生了几天,但是因为我去年带学生写生,所以只参加了一部分,没能全程参加。我对他们的到来是很开心的,他们刚刚从太行山写生回来,我很想看看他们画的太行山。太行山是我当年美院毕业考察的时候想画的地方,所以我就更加想看看他们是怎么表达的太行山。虽然我毕业创作最后没能画成太行山,但是太行山一直是我很想继续去描画的地方。今天看了之后,尤其是坐在我现在的这个位置来看他们的作品,我有了一种更深刻的感触,就是他们身上所带有的那种纯正的油画语言所散发出来的气息。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传统被大量毁掉的时代,在这种时代去做维持传统的践行者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我看到他们用纯正的油画语言去表达他们的世界观这样一种执着的追求,他们以最真实的纯真之眼来观察这个世界,以最直接的方式来表现看到东西,他们这批西溪写生的作品太精彩了,让我感到了他们选择作为传统的延续者的一种责任感和自律精神,他们的作品承载了油画语言近当代发展的延续性的角色。能保持一个传统能坚持它一直做下去,这是一种很了不起的事情。
(1).jpg)
《云端山路》谢夫楚科 60×70cm
中国美术学院有五个工作室,其中一个工作室由美院院长许江与艺术大师司徒立共同创办的,建立这个工作室有一个核心理论,就是源起于德国的一个流派叫 “ 现象学 ” ,而 “ 现象学 ”影响了一系列伟大的哲学家,就是在“现象学”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交流派影响深远之前,西方出现大量新意识形态以及各种新流派,有点类似于我们当代的艺术一样,大量的新的媒介,新的语言出现之后,使我们反而忘记了我们的艺术本身是视觉艺术,这是最核心的。你怎么看东西,你对简单的看这个行为我们现在加之以各种主义,滤镜在我们面前,使我们迷失了自己,这个“现象学”流派恰恰出现就是让大家把这些滤镜拿掉,以最真实地纯真之眼来看待这个世界。(1).jpg)
《寺庙之山泉》斯维特莱娜 60×80cm
俄罗斯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它创造了这么多古典音乐家,古典文学,一个艺术家,严肃的艺术家其实都对自己有一种历史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是他要延续,在他们身上就有这种感觉,我可以感受到。我们每个艺术家的特点不同,就是因为诉求不同,各人的世界观、各人的经历、阅历还有交友都是有关系的。毕加索能够创造出那么有生命力的东西,除了他的生活方式,也与他的交友,与他生活所在地,与他特定的历史时期都有关系。
文化是在交流与碰撞的过程当中才能产生更有生命力的文化,而且才能更加延续文化的发展,非常感谢刘馆长能够提供这样的一次机会,相互之间能够坐下来说一说每个人对于艺术的观点,因为我们在没有工具介入的情况下我们是不可能看到自己的背影,看到我们背影的多数是别人,所以说只有别人描述我们的时候我们才能对自己有一个完整的认知,所以说这种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提问环节
刘馆长(问):俄罗斯 “ 巡回画派 ” 创造了俄罗斯油画的高峰,在19世纪震撼全世界,身为俄罗斯当代画家,你怎么样再去创造一个高峰呢?
谢夫楚科(答):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为什么呢?就算是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当然是肯定19世纪 “ 巡回画派 ” 的画家他们所创造的艺术高峰,而我们现在俄罗斯的画家和我们俄罗斯美术科学院当代的美术家不可能超越他们批判现实绘画的水平了,就在我们列宾美术学院还有一位副院长他还在坚持“巡回画派”的教学方法,多数的我们的领导,我们年轻的学子都在变化。俄罗斯艺术研究院和各大美院近年来组织了一些大型的巡展,推介我们的当下风格的绘画,也影响很大。

艺术家在西溪艺得合影留念
刘馆长(问):绘画构成你们生活的主体,平日绘画之余,你们有其他的爱好(共同爱好)来丰富你们的生活么?
斯维特莱娜(答):我们是画家的同时还是四个孩子的父母。孩子的姨外婆住在乡下,比较远,那么孩子们放暑假全家都到那里去玩,过一下田园生活。我们经常和四个孩子在一起,吃饭也可以讨论家里的事情。我们四个孩子,最小的已经十四岁,最大的列宾美术学院已经毕业,老二和老三都在列宾美术学院学习。
.jpg)
媒体代表(问):1.在太行山和西溪湿地进行写生的时候最触动你们的是什么?2.你们在进行这两个系列创作的时候你们的表达方式和之前在俄罗斯有什么不同?
谢夫楚科(答):大自然当然是不一样的,我们俄罗斯的天很蓝,我们看景色是一眼能够看到很远的地方。那么到了中国,杭州、太行山的景色看不远,似有一层雾,景色模模糊糊,所以找不到焦点,就比较难画。但对于艺术家而言,对景色中的亮点还是比较敏感的。而中国人,我觉得他们非常友好,都是用非常真诚的眼光看待外国人。
斯维特莱娜(答):中国人和俄罗斯人对土地的概念完全不一样,他们很珍惜大自然给他们的资源,我在太行山人民的身上看到了伟大的中国人民的力量,尤其是太行山人民,他们非常小,但是他们从太行山以及大自然汲取了力量,像山一样的坚强。他们要跟自然斗争,他们要跟贫困斗争,我觉得中国人在这方面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展览现场
裘大金:
首先我欢迎谢夫楚科和其夫人到杭州来举行文化交流,从他们的作品来看,抒情的味道很浓,体现了俄罗斯一种宽广意境,结合小区里面小桥流水的风景,柳树等,是很完美的。这次参展作品中这张谢夫楚科的《西溪盛景》画得很写意但很豪迈,体现了俄罗斯油画的风格。
用中国画来表现我们的景色比较容易,但是作为油画层次比较难把握。两位艺术家他们处理的非常好,把中国的地势山水用油画语言表达的比较充分,有一种厚实的感觉,这是我认为油画写生的最大魅力的地方。刚才两位艺术家也讲了俄罗斯一望无际的大地,而中国都是一些山与树林,比较难画。尤其是太行山,我没有去过,但是从他们的画里面,包括色彩,画面处理层次等方面,都是非常完美的。我希望这次的展览圆满成功,谢谢。
(2).jpg)
《瀑布》谢夫楚科 70×60cm
任平:
大家上午好。现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对中外美术都有所研究,但是对我来说,我主要研究中国古代的绘画和书法,自己也在创作。我觉得艺术是相通的,尤其是在中国文人画里,非常强调写意传神,拿中国画和书法来说,特别是书法,它是用比较抽象的形式来直截了当的抒情。虽然刚才老师说了他们是写实主义的画家,但是我明显的感觉到他们的绘画当中,有很多非常明显的写意的语言,这些写意的语言,在俄罗斯的艺术传统中也是一直存在的,所以我感觉到非常亲切。有很多地方和我很熟悉的中国文人画和书法语言有相同的地方,这让我非常高兴。同时我也是非常热爱俄罗斯艺术,我去过俄罗斯,在圣彼得堡与莫斯科一些大的美术馆里面欣赏到很多的巡回画派和以及后来的社会主义和写实主义的一些作品,都感觉到非常厉害。这个跟我们传统的绘画虽然不太一样,但是艺术之间的那种共同的感应,我觉得都是能感受的到的。我从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当中深深的感受到俄罗斯文化那种艺术的表达形式。在他们之前更好的一些画风景画的大师,像列维坦等,在他们的作品之中,我觉得多于以前的大师的营养成分在里面,所以感到没有什么距离,我非常喜欢。非常感谢两位艺术家和西溪艺得美术馆给我们带来的这次展览。
(2).jpg)
《旧穆罗姆一角》斯威特莱娜 60×80
本次活动提供了中俄艺术家们宝贵的深层交流机会,必将促进中俄当代油画艺术的互相借鉴,对两国艺术家创作带来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