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的丁香花》局部
采钦在他的静物画里体现出了对于负形的敏感,这种思考角度类似于中国画论中的“知白守黑”。在大部分的静物画中我们所看到的空气是大团连续的,围绕着容器或者满满一簇花,然而在采钦的瓶花作品中,空气仿佛被各种线条以及平面,切割出前前后、大大小小的许多层次。甚至可以说,采钦精心描述,获得平衡的主要对象与其说是他的丁香,不如说是轻盈曲折的枝叶所廓定的内外空间。这种倾向或许来源于采钦对于轮廓的重视。因为丁香花簇的走向富有秩序感,以大笔触粗粗勾涂的绿叶都有鲜明的曲度和棱角。对于每一笔的曲度走向的设计,以及对其他不相干细节的完全省略,正是为了每一片绿叶和花簇之间都能够紧密呼应,仿佛具备某种节奏,这使得画面中心的倒三角形构图,非但毫不空疏,反而能显出饱满和律动感来。
然而他并不因为重视轮廓,就忽略了对象表面的质感和光影的嬉戏,在许多需要聚焦的细节上,采钦都用了突出画布、富有颗粒感的肌理,那既是为了突出丁香花瓣的特点、木质表面的粗糙纹理,也是对画布平面特点的肯定与发扬。
尼哥德·采钦(1961-)
采钦是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教授,1987年毕业于列宾美术学院叶列梅耶夫工作室。作品已被俄罗斯国家博物馆、特列洽科夫国家画廊等国家级博物馆收藏,是俄中青年画家中的代表性画家。
采钦展示了一种创造空间感的特殊技巧,他将作品的色彩技巧缩到极简,甚至凝涩的地步。他对轮廓曲度的重视,对曲线之间的呼应和简单背景的衬托,唤醒了观众对于画面细节之间空间的兴趣。甚至在各种缺乏整体轮廓感的对象上,他也会以整体团块的走向和明暗的分剖,获得一种光影效果造成的明暗分界上的曲度。
版权所有:杭州艺得艺术品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浙江盘石 [网站管理]